简介@人名译典

详细信息 中文百科 Wikipedia 英语网搜 快捷查询窗口会自动接受剪贴板内容
作家名人录
王晓方
王晓方,辽宁省沈阳市人,生于六十年代,理学硕士,混迹官场多年。现为职业作家。相信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是一个敢于直面灵魂的人,却又自比一条躲在水里的鱼,因为鱼只有躲在水里才会最安全。作家是鱼,文学的海,爱上文学,当然就海阔凭鱼跃了。著有长篇小说《致命旋涡》 、《少年本色》 、《驻京办主任》等。《致命旋涡》一经出版便引起广泛关注。长篇小说《心灵庄园》获得新浪网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优秀长篇小说奖。

目录

  1. 1人物生平
  2. 反腐作家
  3. 主动辞职
  1. 市长秘书
  2. 反盗版书
  3. 创作灵感
  1. 2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img_ommitted_1》
王晓方
辞职前曾担任马向东秘书两年。著有长篇 小说《致命漩涡》、《少年本色》、《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市长秘书》、《大房地产商》等。1991年,研究生毕业的王晓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市政府研究室;2年后,他以副处级调研员的身份,被调到市政府办公厅当秘书;1997年,脑子灵光、文字功底扎实、深得领导信任的王晓方成为马向东的专职秘书;2年后,马向东案发。历经两年多的案件调查,尽管仍然可以留在市政府工作,但王晓方思虑再三后,还是选择了辞职下海。文人经商,加之仓促上阵,生意做得并不理想;精神痛苦依旧持续,身体又来大病一场,商人王晓方曾几近病危。 

>反腐作家

《img_ommitted_2》
市长秘书
市长秘书》反腐还是享"腐",巨贪马向东已经被执行死刑六年多了,但"马向东经济"依然火爆,从《致命漩涡》、到《驻京办主任》、直到新近出版的《市长秘书》,无不是以其为原型的"反腐力作。猛然发现该书与出版商标榜的"反腐力作"其实南辕北辙。日前, 《南方人物周刊》和《看时代》杂志又几乎同时刊出王晓方的专访。一则称:贪官秘书辞职成反腐作家;一则道在封皮称:我给贪官当秘书。我向来不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也经常容不得别人先君子后小人。作家的作品当然来源于生活,但不断地榨取生活就有点过了,而希图在担任市长秘书和写作市长秘书中均名利双收,就显得有点不厚道了。

>主动辞职

离职
《img_ommitted_3》
王晓方
看王晓方的专访,对于自己担任马向东秘书很是无奈 ,而且信誓旦旦地宣称"慕马大案"发生前,自己就已决定辞掉秘书。理由是"因为当时处境非常难,不跟着腐败会失去信任,而跟着腐败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做人是有底线的。"对此一说,除了自己的良心,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佐证。因为这一说法来的过于突兀,以往好像从未听过。我们无从佐证辞职一说是否真实,好在王晓方在另一篇专访中坦言了对于当官的"情有独钟"以及自己能够当上马向东秘书的"独家秘笈":那就是给马向东写论文,帮助马向东考试,并且将马向东的狗屁讲话结集成册。而且,这种"独家秘笈"他在大学期间就已烂熟于心:"比如,我那时已经知道,要想当上系学生会主席,必须要和党支部书记搞好关系,要想领导交口称赞,首先就要经常在领导面前晃……"并据此很快当上了系学生会主席。对官场如此痴迷的王晓方突然间想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恐怕用"底线"难以自圆其说。至于他说的"领导秘书腐败有时纯属"逼良为娼"恐怕更是无人喝彩。如果领导秘书们都能有这种觉悟,那么就给没当上秘书的我们一个机会吧,我们宁愿被逼做娼。由是可见,王晓方的主动辞职一说颇为可疑。
"反腐、展腐"
关于慕马大案,影视出版界其实早就有扛鼎力作,包括影视剧《大江东去》 、李宏林老师写的《黑道》 ,还有辽宁一家党刊杂志编写的专刊。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反腐"作为着力点,纪检监察人员始终是作品的主语,其基调也始终是反腐倡廉、扬清激浊。然而,尽管《市长秘书》的推销商在网上标榜"这是一部灵魂的备忘录;这是一部官场生态的写真集;这是一部人性解剖的全景报告。"不吝诸如"小说文笔洒脱灵秀,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复杂逼真,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布局独特大气,结构推陈出新,读起来酣畅淋漓,挖骨剔髓,剥茧抽丝"等等赞美之词,但是,统览全篇,除了原生态描写甚至曲意理解官场腐败之外,我们无法发现更多反腐元素,倘若一个地方果真如此政治生态,我们就无法理解一个地方这些年来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反对把每部作品都写成《艳阳天》 ,但我们同样不提倡把社会描写得一团漆黑。人为地粉饰发展和肆意地渲染腐朽一样,都是"周老虎"。
作家身份
在王晓方一系列反腐小说的推销上,市长秘书的身份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卖点":"王晓方是前沈阳市腐败大案当事腐败主角之一的副市长马向东的秘书,以他的资历来写官场小说本身就有独到、真实之处。而且小说写的确实不错,写出了官场比较真实的一面,很全面很具体。可以看出,本书的作者对现在的官场环境的污浊充满了愤慨却又有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网上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断言作者"对官场环境的污浊充满了愤慨"就有点主观臆断。至少我们从小说中感觉到,主人公对自己与朋友们出入于高档酒店吃喝玩乐,甚至还有情人的生活就很是受活,我们不能把作品中的人物与作者混为一谈,但 我们相信,某一个时期,某些人确实是当时体制的受益者。在沈阳黑老大刘涌的判决书上,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刘涌任沈阳嘉阳集团董事长期间,为了将沈阳市委办公厅老干部处沈阳众城房屋开发公司的沈阳中街地段转接过来并享受减免"四费一税一金"的待遇,于1998年8月通过王晓方(马向东的秘书)送给马向东2万美元。"这一事实证明,说市长秘书对"官场环境的污浊充满了愤慨却又有无可奈何"就有点牵强了。
至于"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工作没有不扎实的,效率没有不显著的,决议没有不通过的,人心没有不振奋的,班子没有不团结的,路线没有不正确的,决策没有不英明的"。这段调侃之词,只要我们翻出市长秘书当初给领导起草的文件,相信每一句都会找到出处,如果我们以此断定市长秘书这是在自嘲,恐怕我们就错了。
做秘书
一文开门见山就说:对媒体将自己描绘成"巨贪秘书",王晓方有些不满:他已经用生命为罪行付出代价,难道我还一辈子活在他的阴影下?对于这样的问句,窃以为王晓方反应得过于敏感了。就像称你是反腐作家一样,称你为巨贪秘书同样不准确。何必一个欣然接受,一个大惊小怪呢。如果我没有想错,有人或许并没生活在某人的阴影下,相反仍然沐浴在某人的光环下,而且还会继续畅销一阵子。

>市长秘书

《img_ommitted_4》
驻京办主任
背负城市记忆的突围,6月, 《驻京办主任(三)》如期出版,作者王晓方也开始了他的新书签售之旅。王晓方在2007年接连推出三部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市长秘书》,一跃成为"官场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曾经还有另一个身份——沈阳"慕、马大案"中马向东的秘书。认识的人都进监狱了,1999年7月,沈阳市副市长马向东被"双规","慕、马大案"拉开了帷幕的一角。但此时,身为市长的慕绥新,依然心存侥幸,激情满怀。1999年底,雄伟壮丽的"21世纪广场"在沈阳市落成。在广场中心的世纪钟下,埋藏着《本届市长给百年以后沈阳市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市长先生:我写信之时,你尚未出生,你读此信之时,我已作古,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此时此刻,我真正地感觉到我们正在跨越时空,进行心灵的沟通……我们都是沈阳市长,我们都面临世纪之交……",也许慕绥新此举的用意,是想让自己在这座城市流芳百年,但他的梦想却止步于新千年的第一年。事后,有媒体披露,那座承载慕市长"百年之约"书信的"21世纪广场"以及投资2.5亿元的"21世纪大厦",也是在未经评估、论证和土地审批的情况下,由慕本人主张建成的。
到2001年6月,"慕、马大案"的重要涉案人员,除了市长慕绥新和副市长马向东外,还牵扯出了17个市、委、办、局的一把手和100多名领导干部,涉及收受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沈阳市处级以上官员达400多人。作为马向东的秘书,王晓方也身陷其中,常常被纪委叫去问话,接着是反贪局、检察院,一次次地被询问。尽管职务还是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但马向东案尚未完结,只能在家等待。"朋友闪了,爱人歇了,女儿哭了,自己闲了……"王晓方说,那是他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时期。事实上,进入最为艰难时期的,还有瘫痪状态下的沈阳城。作为"计划经济最后一座堡垒"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其时已身陷国企脱困难局。
此时的沈阳,对外来投资异常渴望。然而现实却是,2001年,有8个月没有一位外商前来沈阳考察。"沈阳所面对的问题,恐怕在全国都没有这种情况。"时任沈阳市市长的陈政高回忆说,"慕、马大案"后,美国公开把沈阳列为高风险投资区,外商怎么可能到沈阳来呢?何况来了找谁啊,认识的人都进监狱了,谁都怕万一沾上一点怎么办?

>反盗版书

《img_ommitted_5》
大房产商
满大街都是他的盗版书,从哪里着手,才能让深陷经济发 展困境中的沈阳打破僵局?这一次,是足球扮演了关键先生。"慕、马大案"让沈阳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在有希望承办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十强赛的三个申办城市——西安、上海和沈阳中,沈阳并不占优势,但沈阳铆足了劲,"希望通过这个大事件来改变沈阳的形象"。
几番争取,花落沈阳。2001年10月,中国足球队在十强赛沈阳主场取得了骄人战绩,提前拿到2002年世界杯的入场券。十强赛的举办,不仅为沈阳带来了10亿元以上的收入,振奋了沈阳人的精神,还使沈阳在城市形象、综合影响力和投资环境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相比,王晓方个人的困境出现得早,结束得迟。
2001年8月,法院认定慕、马二人严重违纪违法的系列事实成立,终审判决原沈阳市长慕绥新死缓,常务副市长马向东死刑。

>创作灵感

王晓方还记得他2001年12月在网上看到的旧日上司在监狱中的照片,"他坐在一把椅子上,目光绝望且迷离,手里有半截香烟,这大概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张照片"。"我是在傍晚时分看到这张照片的,当夕阳透过玻璃窗射到我的脸上时,我的内心世界极其悲凉,同时有一种将内心的自然秘密变成精神秘密的冲动。"王晓方说,我将照片打印出来,放在桌子上,盯着照片,一口气写了一万多字……这就是《市长秘书》这部长篇小说的开头。

>主要作品

这一次的冲动
给困顿、焦虑中的王晓方带来了另一个全新的开始。尽管他的第一部长篇出版遇阻,但他没有气馁,而是把书稿移开,接着写作第二部长篇。每天清晨起床,9点开始写作,按时写完3000字的任务后,晚上看书,准时入睡,从不熬夜……用钢笔和稿纸写作,成为作家王晓方日 常生活的核心内容。渐渐走出困局的沈阳市,此时也敏锐地感觉到重化工产业时代的来临。审时度势后,2002年6月,沈阳打出了堪称过去20年来最重要的一张牌:将沈阳市铁西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铁西新区从此踏上发展之途。
而此前10多年来,国家曾陆续投入300多亿元试图改造铁西老区,未获成功。2002年底,王晓方的第一部小说《致命漩涡》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次年9月,王晓方发现满大街都是他的盗版书。苦熬3年之后,这位作家和与之休戚相关的这座工业城市,共同迎来了各自发展的新时期。
一个人和一个城市
一身名牌的王晓方坐在你的对面,平视着你。他双手保养得较好,但右手中指握笔处的磨茧异常凸显;他身体看上去很健硕,但语气一快、声音一高,就需要捂住胸口休息一下,才能缓过气来继续说话。但作家王晓方无疑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继而成功突围。
在过去的6年间,王晓方写作的长篇小说超过12部,已经发表的有7部,这其中,接连推出的三部长篇《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和《市长秘书》,以强劲的销售势头使他一跃成为"官场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沈阳城也等来了好日子。2003年,振兴东北战略开始实施,作为这一战略的重点实施城市,此后的五年间,沈阳逐一解决了铁西区当年面临的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难题。随着铁西老工业区的改造完成,沈阳将物流、金融、商贸、服务业等现代经济元素,逐步纳入城市发展的轨道。当下的沈阳,已经将"东北三省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
没有秘闻
我的小说中没有秘闻,"我的小说窥不见官场隐私,它写的是对改革和体制的思考。"带着新作《驻京办主任3》,带着"官场秘书"、"官场作家"的身份和无数 读者的猜想,作家王晓方昨日出现在武昌崇文书城。从早上9点写到中午12点,再从下午1点半写到5点,每天三千字,他会扮演不同角色自言自语,那些角色是他的哥们儿,"我天天生活在小说里。"
王晓方不认同所谓的纯文学
王晓芳说,文学没有纯度之分,只有作家心灵的纯与不纯。除了作家,他曾担任一位副市长的秘书,在他"弃官从文"之后,这位副市长卷入了一场惊天腐败案中,王晓方的《市长秘书》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该书后来成为了畅销书。回首多年前的一幕,王晓方感慨不已:"当时我只能选择离开。"对"官场作家"的头衔,王晓方不屑一顾,他说,"驻京办"只是一个平台,他守望的是整个中国改革的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批改革小说,反映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我在小说中也谈改革,不过已进入了‘深水区’。别指望从我的小说中窥见官场秘闻。"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名人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英文名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简典